這是我為奇幻基地2008年出版的恩田陸《時間的齒輪》的導讀,這本小說設定了在未來有個名為「神聖暗殺者」的組織,為了要抹除過去的歷史汙點,藉由時光機器回到過去竄改事件,卻造成了「HIDS」── 歷史性免疫不全症候群Historical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導致未來人類將趨於毀滅。於是為了挽回神聖暗殺者造成的錯誤,聯合國回到過去,藉由三名當時參與其中的軍人,試圖讓歷史回到原來的面貌。
就小說而言相當有趣,可惜如今已經絕版了,不過還是把導讀放上來供大家參考,起碼我把二二六事件整理的蠻清楚的XDDDDD

時間在延長著,這不是最後一關了嗎?──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
在恩田陸的諸多作品中,2002年出版的這本《時間的齒輪》雖然並不像其他知名作品那樣的為人所知,不過反而是作家本人在寫作生涯中一次極具代表性的展演。
恩田陸在《時間的齒輪》中相當大膽的不避不讓,正面迎擊堪稱是日本近代史最大謎團「二二六事件」的題材。雖然仍夾帶著素來有著的大量幻想風格,但其中涉及的歷史嚴肅性與其精準眼光,讓這部小說承載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意識。
或許,我們先從「二二六事件」開始會比較好。
黑霧中的二二六事件
有在夜幕低垂時分到過位於東京六本木ヒルズ52樓的「Tokyo City View」觀景台嗎?那邊可以說是整個東京觀賞夜景的最佳去處,環繞整個大樓外緣的落地窗、各具時尚特色的觀景空間,在在都讓它反射出屬於東京的奢華與浪漫。
請注意這篇文章寫於2008年年初,那時晴空塔根本還沒開始蓋,但此處為保留原文不做更動。
但是,如果可以,請把目光投射到光彩奪目的東京鐵塔左側處,在這個燈光流火般蔓延的城市中,竟然奢侈的有著一塊巴掌形狀的地帶幾乎是一片漆黑的,跟周遭的繽紛亮眼比起來,簡直低調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地步。
那裡,就是所謂的「皇居」──日本天皇居住的主要地區。
日本人對於「天皇」這個號稱是世界最長久的君主象徵相當的尊敬,即使是現在這個皇權只剩下空頭名銜的時代,為表尊敬,日本縱橫無礙的地下鐵仍舊沒有一條路線經過皇居底下。所以或許可以想像,在當年那個世界局勢動盪的時代,人民對於天皇的景仰有多麼高了。
事實上,要不是這種對於天皇的崇拜,「二二六事件」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軍部一直有著嚴重的派閥對立與衝突,儘管都有著要讓日本更為壯大的統一志向,但在方向及策略上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及至二次世界大戰前,大略可區分為所謂的「皇道派」與「統制派」。皇道派顧名思義,就是尊信天皇的領導一派,他們認為目前日本之所以積弱不振,是由於天皇身邊太多「小人」、「佞臣」的關係,因此這群多以青年校尉為主的軍人,均主張要「清君側」;而統制派則以軍部大老為主,主張透過與財界的結合,強化軍部權力,逐步改革日本成為世界大國。
一直以來,兩派多有衝突,直到「相澤事件」的爆發,兩派對立可以說達到最高峰,1935年8月13日,屬於皇道派的陸軍中校相澤三郎,趁著值勤時候長驅直入闖入陸軍省刺殺統制派長官軍務局長永田鐵山少將。按照松本清張的說法,這起事件在兩方面造成了後果,對於軍部方面,由於此事破壞軍人威信,因此勢必得要想辦法解決兩派的紛爭;而在皇道派的青年軍官心中,則有著「我們年輕人竟然讓老前輩搶先一步,真是不好意思,我們也該迎頭趕上,不能再這樣耗下去了」的浪漫想法,因而決定展開更激烈的行動。
不過真正促使皇道派決定要展開激烈的抗爭行為,主要還是由於十二月底開始傳出軍部決定將陸軍第一師團移防滿州,由於第一師團多為皇道派軍官立身之處,因此掀起了他們的危機意識,擔心這一去就不知能不能回得來,在愛國情操與時間的雙重壓迫下,終於決定發動攻擊。
起事那幾天,關東地區下著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激烈的政治動盪就此展開,1936年2月26日凌晨,以二十幾歲的皇道派青年軍官為中心,率領1483名即將被遷往滿州駐防的士兵,打著「昭和維新、尊皇討奸」的旗幟,對各大重要機關建築進行攻擊,其中包括內閣總理官邸、東京警視廳、上將邸舍等。這場「政變」直到29日才開始平息,中間的過程和後續如何小說中都有講到,為避免破壞閱讀樂趣,在此導讀不予以說破。
需要注意的是,「二二六事件」絕非日本境內的單一事件,要不是趁著這個機會統制派強行鎮壓皇道派,日本軍部就不會走向法西斯式的獨裁,也因為二二六事件使得政壇大為震動,才促使軍部坐大到不可一世的地位,形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行動性格,也才可能有接下來的「蘆溝橋事變」。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二二六事件」,亞洲近代風貌將會為之徹底改變。
面對這麼一個姑且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事件,恩田陸不但召喚出當時幾個重要的決策與行為人士(是的,書中在日本部分的人名幾乎都是真有其人)作為主要角色,更用科幻的色彩將當時的過程渲染出獨特的光芒,這不僅令我佩服作家本人意圖的大膽,也逼使我好奇起這樣的寫作是否背後有什麼獨特的「原因」。
時間如何可能?
誠如宮部美幸所言,二二六事件由於具備了太多衝突性的元素,因此儘管目前並未取得一致的歷史評價(有點類似二二八在台灣的歷史評價),但有許多小說、電影都以其為素材進而再創造,那恩田陸如何創造出新意呢?
那我們必須回到歷史書寫這個概念來討論,在所有的小說中,只有歷史小說的結局是最難經營的,因為歷史就硬生生的橫亙在那兒,你不可能寫源義經最後反叛源賴朝創立自己的朝代、也不可能說織田信長終於成為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霸主,因為這兩人的失敗都是目前已經定型的「事實」,作家能做的只有延伸出未來的可能,諸如義經後來跑到中國成為成吉思汗、或是織田信長並未在本能寺中喪生等等。
但是,如果作家本身,期待展現出「複數」的歷史呢?或者換個說法,要是作家眼中的時間並非單一線性的,而是有著延展、變形、交叉的可能呢?特別像二二六事件這種帶著巨大爭議的歷史現場,有許多疑點與狀況都未釐清,如果作者寫出了自己版本的歷史,卻好像就忽略了其他種時間發展的可能一樣。
於是恩田陸將科幻小說屢見不鮮的命題納入小說中:「如果你能回到過去,那你希望改變些什麼呢?」但她的企圖並不止於「What….IF….」的歷史改寫,更打算透過這種時光回溯的過程,展現她個人對於「時間」、對於「歷史」的觀點。
《時間的齒輪》在2002年出版之前,有先在『小説すばる』這本文藝雜誌上連載(2000年11月號到2002年1月號),對恩田陸熟悉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前後沒有多久,她幾乎是同時在《青春與讀書》上連載另一本入圍直木賞的名著《蒲公英手札》(2000年1月到2001年2月)。讀過《蒲公英手札》的讀者應該會發現,書中其實是以一種追悔的宏觀心態,來描述上個世紀之交,每個人眼睜睜看著日本好像搭上一台失速的火車,走向不可回頭的軍國主義之路。這樣說來,《時間的齒輪》就是用極為細緻的角度,在窺看究竟當時的人們如何會讓日本真正一路奔流到底不回頭。
基於以上諸多因素,恩田陸細心的設計了一個科幻性極強的背景,未來的聯合國由於發展出時光回溯技術,因此企圖回到過去改變歷史以使之後的世界更美好,本來以為會是德政的,結果卻發現有種稱之為「HIDS」(歷史性免疫缺乏症候群)的致命疾病跟著散佈出來,為了避免人類全數滅絕,聯合國只好再度決定回溯時空,更正他們曾經做出的「改變」。
這種設定,其實相當符合恩田陸的寫作特色,被人稱為「懷舊的魔術師」的她,向來對於「回憶」、「過去」有著強烈的意識,正是因為我們經歷過了些什麼,才會成為現在的我們,於是當有人企圖改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時,現在的我們也就跟著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就像衝浪一樣,一旦根柢的浪型開始碎裂,則我們踏足的浪頭也會跟著散逸,就此覆滅。
但是這種論點相當常見,這本小說之所以獨特,主要還是立基於恩田陸設計出的更正歷史的方法,由於未來的人們無法再度介入歷史,只好挑選數個關鍵人物,要他們想辦法使得歷史事件照著「原有的軌跡」走,只是由於這些人物都已經知道未來會發生些什麼事情了,這幾乎是逼著他們再經歷一次屬於他們的人生悲劇,他們會真的照著未來的人的指示行事嗎?又,對於歷史的真實度,究竟又是由什麼角色來決定的呢?這種設計事實上還涉及一個科幻題材的著名論辯,要是未來的人不能介入過去的時間發展,但是在他們選擇人來做出改變的同時,就已經介入過去時空了,那如何解決這種近乎是兩難的問題呢?
我只能說,恩田陸之所以能成為當今日本文壇數一數二的全方位作家,必定其來有自,而《時間的齒輪》的完成度,更證明了她的才華幾乎是毫無止盡的。雖然故事的開頭略嫌沈悶,只要稍待片刻,之後的發展便會讓你不敢霎眼。
想要見識屬於恩田陸自己的歷史觀點嗎?那就從這本《時間的齒輪》開始吧!